更新时间:2024-07-18 23:28:03点击:
“我年前给家里人买了个保险,前一段时间正好用上了,幸亏当时买了!
确实生病了有保险保障是好,但是上海“沪惠保”是不是理赔很麻烦,很难拿到钱?
理赔很方便啊!我去年就是直接在公众号上申请理赔,省时省力!参保人的医疗花费超过了免赔额,符合理赔条件,就会获得赔付。
太好了!一定要买!不论年纪大小,千万不要图省钱而心存侥幸。个人医疗保障的完善非常重要!”
上海“沪惠保”运行至第3年,经常有用户咨询:我前几年买了,都没用到这个保险,每年花一百多块钱,总感觉“不值”。要不要再继续参保呢?
那么“没用上”就是“没用”吗?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
误区一:买了没用上=白花钱?
保险没用上是好事,说明你还没有发生医疗风险,大可不必觉得自己吃亏,而且保险本身就是以小博大,花一笔小钱让保险公司成为你坚强的后盾,防的是未来的风险。我们不能因为现在的身体健康,就断定未来不会生病,也不会发生什么样的意外,不能存在这样的一个侥幸心理。
有人总认为自己正年轻气盛,八字硬,不需要保险。那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沪惠保”近期的理赔数据显示,19-45周岁占总赔案量超15%!在90后发生率最高的三大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甲状腺恶性肿瘤、胃恶性肿瘤)中,有两个都是恶性肿瘤。此外,“老年病”腰椎键盘突出盯上了年轻人,各大医院因为腰椎间盘突出进行手术治疗及康复的显著提升,可见疾病找上门是不分年龄的。
误区二:“沪惠保”才百元出头,怕是赔不到吧?
“沪惠保”一年129 元,单人最高赔付近 243.6万元,从出生仅 3个月的婴儿,到104岁的老人受益人群覆盖全年龄段,三年累计赔付超17亿元,超73万人受益,平均结案时效 2.3天结案速度快,让客户少等待。客户一次性提交资料完成理赔案件占比 98%,操作便捷,随心随地享服务......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理赔案例:患者李女士去年因胸闷、气喘多次入院治疗,经过专家会诊确诊二尖瓣重度狭窄,需要立即手术。
但李女士“死活不肯”手术,因为这台手术光自费部分就高达二十多万。子女们花了大量时间做思想工作,最后李女士才同意了手术方案。手术后的某天,李女士的儿子偶然想起自己曾为父母投保了“沪惠保”,只是当时认为“这区区129元,能解决什么事”,便没有放在心上。他抱着问问看的想法拨打了保单上的客服电话,电话拨通后,工作人员很热情地指导他怎么申请,填写身份信息等等。
又过了几天,理赔款到账了。据李女士的家人回忆:“她突然打电话给我,听得出来非常激动,都有点语无伦次!她说沪惠保给她报销了16万多的手术费……”
从这些数据和案例可以看出,获得“沪惠保”帮助的家庭是非常多的,这就是这项政府指导的惠民工程的魅力所在。
误区三:有了基本医保,是否还需要参保“沪惠保”?
许多人都认为,用上海基本医保平时看病住院感觉也能报销挺多,“够用了”,应该不需要再参保“沪惠保”了吧?
首先基本医保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一环,保的是基本,不是全部报销,通常是在老百姓看病时产生的医疗费用达到医保统筹的起付线标准后,按规定由基本医保统筹支付的医疗费用。但有两部分的费用仍需自己支付,一是在看病时所产生的起付线以内的费用以及赔付比例外的费用需要自己负担,可以通过医保个人账户历年余额,不足的需要自掏腰包。二是看病时产生的不属于基本医疗目录范围内的费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目录外自费”,比如部分医用耗材,癌症靶向药品等,而这些昂贵的自费药品、耗材主要都是用于治疗重大疾病的。
若一个普通百姓不幸罹患重大疾病,基本医保能起到一定兜底作用,但医保目录内超过报销比例的个人自付费用、医保目录外需要个人全额支付的自费费用,对大部分普通家庭而言依然是一笔巨额支出。
而“沪惠保”的保障包含五项保障责任,正是能够覆盖这部分“目录外自费”费用,最高保障310万元,而且“沪惠保”参保的门槛远低于传统商业保险,与基本医保紧密衔接,不管老人孩子,不限健康状况,只要是上海基本医保参保人,都可以参保,可以说是“商业中的基本医保”。
一次小病千八百能承担,一旦罹患重疾,漫长的治疗周期,会花费高昂的费用,甚至可能掏空整个家庭的积蓄。
2024年“沪惠保”,7月31日就要参保截止啦!是时候为自己和家人添份保障了。
从现在起,拒绝拖延!